一、单位基本情况审查
主要包括单位的注册信息、法人资格、经营范围、组织架构、人员规模等,确保单位具备合法合规的运营条件。
二、保密管理制度建设
审查单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包括保密责任制度、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保密教育培训制度、保密技术防护措施等。
三、涉密人员管理
审查单位对涉密人员的背景调查、保密承诺书签订、保密培训记录、岗位职责划分及保密意识教育情况,确保涉密人员具备必要的保密能力和责任意识。
四、涉密场所和设备管理
审查涉密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物理隔离、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同时检查涉密设备的使用、保管和销毁流程是否符合保密要求。
五、保密技术防护能力
审查单位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防护手段,如网络隔离、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日志审计等,确保涉密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泄露。
六、保密工作机构设置
审查单位是否设立了专门的保密工作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保密管理工作,明确保密工作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
七、保密资质申请材料真实性
审查申请单位提交的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存在虚假陈述或隐瞒重要信息的情况。
八、历史保密工作表现
审查单位以往的保密工作情况,包括是否有泄密事件发生、是否接受过保密监管处罚等,评估其保密管理水平和诚信状况。
九、保密法律法规遵守情况
审查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是否定期开展保密自查和整改工作。
十、其他相关审查内容
根据具体保密资质类型(如涉及军工、科研、金融等领域),可能还需要进行特定领域的保密审查,如项目审批、合作单位背景调查等。
通过以上各项内容的全面审查,确保申请单位具备相应的保密管理能力和条件,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保密风险,保障国家秘密安全。